在知识交易过程,知识产品必须要通过知识付费平台变现交易。从2016年起,众多知识付费平台将内容生产者与知识需求者相连接。随着最近两三年的市场发展,以得到、知乎live、分答、喜马拉雅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平台俨然成了行业的佼佼者,通过对这些平台的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知识付费平台分成以下几类:专栏订阅型平台、问答咨询型平台、社交互动型平台、工具服务型平台。下面我们讲分类说明这几种不同类型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一、知识订阅模式
知识订阅模式是以专栏内容订阅、广告营销为主要盈利的知识付费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平台代表有喜马拉雅FM和得到APP。其主要形式为平台邀请各个行业的名师,行家录制课程内容,内容定期更新,以各个学科领域的入门知识及经验为主,用户在平台上挑选所需知识内容,通过一次性支付课程费用来获取,一般课程周期为几个月到一年,内容定期更新。
该模式下的知识付费平台也被称作知识聚合电商,原因是其将知识内容进行产品化,加之平台包含内容覆盖领域广泛,产品类型多,营销与传播方式也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相似。2016年底,喜马拉雅FM曾组织“123知识狂欢节”,吸引用户进行产品购买,这种营销与“双十一”购物节很是相似。
除此以外,用户在购买之前可免费获取部分专栏的视听内容,通过免费的体验引导消费者成为付费用户。同时利用互联网的粉丝经济,各大平台的专栏内容的主讲人往往是自带流量的“知识网红”,通过主讲人的人格魅力为专栏课程的分享传播奠定基础。由于该模式在前期就积累了一定量级的用户群体,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这有助于打造综合性的知识分享平台,因此不论是“得到”还是“喜马拉雅FM”其内容分类都愈加多样化。
二、问答咨询型平台
2016年,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分答”受到热捧,一时间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其引领的付费问答模式也更加成熟,这一模式下主要有分答、值乎、微博问答等。付费问答模式主要是用户选择各行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提问咨询,支付平台及专家规定的相应费用,费用一般在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咨询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语音或者文字答复,而提问问题可涉及经济、法律、娱乐、健康等多方面。
以“分答”为例,用户支付答主设置的问题费用,答主进行一分钟的语音答复,如果其他消费者对所设问题同样有兴趣,则可以支付一元的费用共享解答语音,同时提问者可以从一元的偷听费用中获得0.5元。在该模式下除了语音问答外,还包括有线下咨询,这其中的代表为“在行”APP,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几百到几千元的费用进行线下约见,来获得想要的答复。
在问答资讯型平台模式下,知识的交换是通过用户向答主提问,并支付相应费用实现的,答主通过问题的回复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在该模式中,用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更加主动地提问请教,所获回答也是既具有用户针对性,又符合用户兴趣的。因此该模式具有互动性强,参与性高、内容丰富的特点。
但是,由于问答资讯类产品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特性,其知识内容较难获得大规模传播。如果答主设置过高咨询费,用户会很少提问。如果价格过低,又会影响答主的积极性,所以问答双方协定的支付费用需要得到进一步平衡。除此以外,人们天生的八卦娱乐欲望使得咨询问答类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偏向娱乐化。
知识问答的初衷没有错,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可能成了满足大众窥私欲的游戏,典型的例子就是像王思聪这种网络红人的花边新闻可能会获得很多的提问与关注,但是大学教授的回答却无人问津,这不利于知识平台的长远发展,因此目前来看该模式更多被平台当做丰富内容形式的补充。
随着知识付费领域的内容细分,一种聚焦于特定知识细分领域的知识问答产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被称为垂直类问答平台。垂直类问答平台最大的特征是以某一领域的知识内容为讨论主题,围绕该主题进行问题设置及平台建设。
该模式的代表有:以寻医问诊,医学健康为关注点的“春雨医生”、专注于技术服务的“极客时间”APP、专注于住房家具的“房天下”APP等,这类平台以其互动性和专业型收获了一批细分领域的受众。垂直类问答平台最大的优势是对于问题回答的专业性。
在这些平台上聚集了一大批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对该领域有知识需求的用户,因此,用户在该平台提出的相关问题会得到专业人士的答复,这些信息相比较网络搜索内容更具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大多数的问题解答都会以实名制认证的方式增加答案的可靠性,因此,这些问答平台的用户具有很高的粘性和长期使用的可能。
以“春雨医生”为例,这是一款典型的关注于医药健康的垂直类问答平台,用户在该平台提出相关问题,平台入驻的大量专业医生能够很快给予可靠的回答。这对方便大众的寻医问诊及健康知识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这类模式面临的困境主要有用户规模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就很难再突破的问题,因为垂直性内容对于用户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也由此导致盈利模式的单一化。
三、社交互动型平台
社交互动型平台,包括不同的表现形式,知乎live是其中的很好代表。典型代表。发起讲座的人可以用图片、文字、语音和众多听众联系起来,讲座时长普遍在一到两小时,根据所获收益,平台可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由于直播讲座以音频互动为主,结合现场提问答疑,以及点赞分享等互动方式,形成了较好的现场感,对付费用户而言,直播讲座的知识可以在结束后继续学习浏览,语音直播也可以随时回顾收听,更方便用户复习消化。以知乎live为例,从其上线伊始,短短一年便组织2900场live,备受用户欢迎,每个主讲人获得超过1万元的平均收益,可以说平台方和知识生产者都收获颇丰。
但是直播讲座类产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盈利模式单一,如果不能持续的输出优质内容,平台将很难长足发展,同时由于讲座时长的限制,知识内容也往往不够深入。但由于该模式规模较小,可以快速丰富知识付费平台内容,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种社交互动模式为线下约见,该模式以“在行”平台为典型代表,主要为线上预约,线下约见。这种线下见面的模式相比线上互动能带来更好的沟通效果。“在行”平台现已入驻8000余位各行业高质量的“行家”,涉及领域包括教育学习、职场经验、心理咨询等各个行业的专家。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浏览相关行业专家的信息介绍,从而判断选择出能够解答自己问题的专家人选,经过线上预约,用户可以与专家协商线下约见,通过线下一对一的沟通,用户可以深度详细的了解所需问题,相关疑问也可现场解决。
四、工具服务型平台
以上提到的三类知识付费平台模式都属于流量平台型产品,还有一类为工具型产品,其主要以一个技术提供商的身份,为内容输出者提供技术支撑和产品运营方案。这两种模式的最大不同首先体现在平台是否会从中抽取提成,其次表现在是否为内容生产者提供自身流量。
对于流量型平台而言,平台本身拥有大量用户流量既是一种优势,但同时也具有相应弊端。以“得到”APP为例,作为流量型平台的代表,知识生产者所创作的内容产品能够利用平台自身拥有的流量,不需要更多的推广和宣传就能够获得大量的曝光和展示。但是平台会对内容生产者进行收益分成,而对于工具型平台而言并不会收取过多费用。
工具型平台的主要代表有小鹅通、短书、奥远教育系统等,这些平台能够具有知识盈余以及内容变现需求的创作者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语音直播、视频讲座等形式都可以进行技术支持,还可以通过工具平台进行用户运营,社群管理等工作,可以说工具型平台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众多商业变现方式。
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可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知识商店”,在其中所有的知识内容都由创造者决定,也由此解决了内容生产者和平台方的矛盾冲突,而对于用户而言,工具型产品更像轻量级的微信小程序,相比客户端APP而言更易获取。
对于个人、教育行业者、自媒体等用户进行知识变现,使用工具型平台更为合适,在类似奥远教育系统这种平台上,你可以自由选择营销形式来对课程进行销售,不论是优惠券,会员业务,团购还是其他个性化营销方式都能够自由搭配选择。
五、总结
专栏订阅型平台主要是通过用户付费订阅专栏内容,并辅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点,其中的代表是喜马拉雅FM。问答咨询型平台,主要通过邀请各行业专家入住,用户付费提问的方式取得收益。社交互动型平台主要通过举办收费的线上、线下小型演讲活动,来获取利润。工具服务型平台主要是技术提供者,为内容输出者提供技术支持,并不会直接与内容提供者进行利益分红,保证了内容产者的利益。